骨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说它是渣男,却不知它是业内航母市界 [复制链接]

1#

医疗器械:政策全方位支持,行业高速发展,进口替代在即,行业空间巨大迈瑞医疗:器械航母,王者归来1

每日投资策略

本周A股的地雷响还是三十晚上的鞭炮响?

A股是越来越傲娇了,早上给新村长开完欢迎会鼓完掌,大盘就散开该干嘛该干嘛,该回落回落,下午沪指翻绿点也没留住。但这其实是好事,这么大一个超级市场,不该因为某一个人大红大绿,也不应由某个部门来控制涨跌。

虽然上午沪指刷新本轮反弹高点,但市场情绪非常脆弱,前期市场人气股全部倒下,燃料电池、5G通信等板块均表现不佳,春节假期越来越近,资金或更倾向落袋为安,持币过节。两市成交量萎缩也是指数冲高回落的直接原因,《市界研报》在26日策略划过重点,两市成交量不有效放大,指数难再上台阶。

28日市场热点集中在黄金白银和风电等,一个被国际现货价格上涨带动,一个受国家能源局消息利好。此外,高送转、重组借壳、独角兽等概念股也有部分表现。

上午指数冲高最大的功臣仍是外资。28日全天陆股通流入A股51.92亿元,仅上午开盘1小时就流入超30亿。上周陆股通净流入亿,远超近半年来的周均值55亿。从两融数据和资金净主动买入额可以看出,国内资金反而显得犹豫。《市界研报》在27日策略划过重点,如果行情想继续向纵深发展,内资机构就必须夺回定价权!但本周已是春节前最后一周,内资还能无心过年,一心加仓?

本周还是有条件业绩披露最后一周,市场可能爆雷爆得比三十晚上鞭炮都响。

交易所规定,主板的公司,净利润或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同比变动超过50%,或者扭亏为盈,都必须在1月31日前披露年报预告。创业板的公司则全部要在1月31日前披露年报预告。

大家应该都在过年被亲戚问过成绩吧,小孩没城府,考得好的急吼吼,考得差就扭扭捏捏。创业板共只股票,截止1月27日才披露了不到一半,剩下的都要在本周4个交易日披露。《市界研报》只能祈祷他们都是不动声色的大人,把好牌留到最后才亮相。

28日指数冲高回落后,短期指标均出现回调迹象,考虑到假期风险和个股局部爆雷等因素,年前最后三个交易日,投资者或可选择落袋为安,年后再战。

2

热点板块解析

医疗器械行业

政策全方位支持,行业高速发展,进口替代在即,行业空间巨大

(国金证券、西南证券、联讯证券)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受教育人口的增加,中国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依靠工程师红利,实现进口替代。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低,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低端产品,国内民企已经有了十足的进步。医疗器械行业,目前正处在进口替代的开始。分级诊疗和国产替代给国产器械提供较大增长助力,刺激器械行业高速增长。

医疗器械产品品种繁多,按照产品特性可分为设备与耗材两大类。医疗器械行业是医药最具成长潜力的子行业之一,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滞后于药品,从日本经验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成熟,以及价格压力的来临都晚于药品行业10-20年。

到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亿美金,-年年均复合增长为5.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6%,远高于全球市场同期增速。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4倍;从子领域占比来看,中国的心血管、骨科、眼科、内镜等子领域市占率相对较低。

从医院科室盈利能力来看,临床科室由于对药品依赖大,大部分临床科室都处在亏损状态;依赖医疗器械的医技科室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大型影像诊断设备;相比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增速更快且盈利能力更强,对医院盈利贡献更大,医院青睐,加大医疗器械配置力度。

1、成长空间大

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相比,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无论是收入还是市值规模都偏小;从收入规模来看,年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收入达到亿美元,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收入仅为17亿美元,仅为美敦力的1/18;从增速来看,全球巨头由于产品线和区域市场成熟,处在个位数增长阶段,中国龙头迈瑞仍能凭借内生在-年期间实现12%的复合增速,还有巨大的成长潜力;从市值来看,美敦力市值高达亿美元,迈瑞仅亿美元,国产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空间大。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特别对于大型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进口设备。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仅有部分产品具备了和进口医疗器械分庭抗礼的实力,例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低,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年全球排名前20的医疗器械企业占全球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5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散,年生产企业数量达到家,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7家跨国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有13家跨国企业,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进口替代空间大。

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化比例低。国产医疗器械尽在生化诊断、心脏支架、骨科创伤、监护仪等少数细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大多数领域仍然由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如化学发光、血液分析、内窥镜、超声、骨科关节、起搏器等领域进口占比都超过50%。

2、市场增速快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明显超过药品市场增速,约为药品市场增速的2倍左右,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相比来看,发达国家基本达到1:1,全球平均水平约为0.7:1,中国市场仅为0.25: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

老龄化和患病率升高推动需求增长。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年为76.34岁;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1.5亿,占比达到11.4%;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升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对医学影像检查、体外诊断检查、心脑血管器械、骨科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医保基金保持稳定增长,结余率升高。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7%,支出亿元,同比增长34%。医保基金的支出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付费方,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增长也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

3、政策多方支持

大型医疗器械配置证下放,需求得到释放。医药监管层大幅减少许可设备目录,推动大型医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分级诊疗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批量采购医疗器械。国家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年卫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到年使医院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医院数量在未来2年将增加21%,医疗器械采购将迎来快速增长。

从增速来看,医疗器械相关收入的增速明显超过药品,医院收入主要增量;考虑到药品零加成和限制药品占比的政策落地,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将医院的主要盈利点。

国家针对创新项目直接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由于国内医疗器械技术低、企业规模小而散、进口主导高端市场的特点,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从研发到审批到销售的全方位支持;研发资金投入:多个专项计划直接支持先进医疗器械技术研发。

加快医疗器械审批上市。药监局对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储备品种、儿童或残障人士特有及多发疾病使用的医疗器械提供快速上市通道,缩短研发周期;其中审批进度最快的是海杰亚的低温冷冻手术系统,从公示到获批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大大加快了医疗器械上市获批进度。

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由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负责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多个省市都在省级政府采购或招标采购时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进程。医疗器械地方集中采购/各省启动地方集中采购,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器械,基层对技术参数要求相对较低且成本预算有限,国产医疗器械凭借性价比优势中标。

兴业证券主要看好符合以下方向的一线龙头公司,一是产品市场空间较大增速快的,二是产品有一定壁垒的,三是进口替代空间大。主要包括化学发光、伴随诊断、POCT等子板块。从中长期空间来看,最后真正能成长为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断研发齐全高壁垒产品线,增强产品力,并叠加一定的销售能力。其中化学发光是空间大、壁垒高、进口替代空间大的最黄金子版块。看好化学发光龙头公司安图生物,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