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致透析人群肌肉萎缩的3大罪魁祸首,带你 [复制链接]

1#

研究发现,血液透析人群随着透析年限的增长,会逐渐出现肌肉力量下降,肌肉结构改变和肌肉质量萎缩,更容易出现肌营养不良。

认识肌少症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或增龄性骨骼肌减少,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力量减弱和功能降低为主要特点的退行性综合征。

肌少症在慢性肾脏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31%。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肌少症多存在于慢性肾脏病3期,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占1/3。

肌少症作为血液透析人群常见的并发症,但该类人群往往不能早识别、早干预,使跌倒、骨折、身体残疾和死亡等风险大大增加。

为何肌少症“偏爱”透析人群?

研究发现,肌少症的发生与年龄、BMI、透析龄、营养状况、体力活动、认知功能障碍及血磷水平等有关

1、蛋白质摄入不足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南)建议:为了避免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蛋白摄入不得少于1.2g/(kg·d)。

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的人群饮食习惯以面条、馒头、大米等淀粉类为主,整体摄入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不足。则引起肌肉蛋白分解大于合成,肌纤维及肌质蛋白合成减少,肌肉质量及力量明显下降。

2、体力活动少

体力活动少是血液透析人群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加剧肌肉功能的丧失,不利于营养状况。此外高龄、疾病和透析治疗本身等使该类人群活动量明显减少,并常感到诸多不适(如乏力、失眠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3、其他

研究发现,年龄越大肌少症患病率越高;透析龄越长,肌少症患病率越高;胰岛素抵抗与尿毒症性肌病的发展有高度相关性。

血透人群如何预防肌少症?

1、加强营养

已有研究证实,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d)可直接促进肌肉蛋白合成,从而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提示今后要加强营养,首先保证能量摄入充足,其次选择低磷高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避免肌少症的发生。

2、合理运动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均可有效治疗血液透析肌少症。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实,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改善了血透人群的营养、骨密度和运动耐受性。

而进行6个月透析中抗阻运动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人群的微炎症状态和蛋白质热能消耗,降低病死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以指导综合抗阻运动(透析中前2h运动结合非透析日运动,用单纯运动锻炼预防肌少症的发生,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肌少症患病率高,医护人员应积极对血透人群肌肉状况进行评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肾友,要保证充足的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并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积极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

参考文献:

[1]秦姣,刘文霞,苏佳欣,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的相关因素[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30(2):6.

[2]刘文霞.运动康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肌少症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30(2):4.

[3]董志娟,张海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33(9):5.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