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位中年人愁眉苦脸的推着一位老人,来到康复一病区医生办公室。问明原因,原来是老人20个月前不慎跌倒致右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锻炼6月后可持助行器缓慢行走。这次在推着助行器行走时再次跌倒,致右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再次行"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长期卧床,目前老人不敢下床走路。
入院后,康复一病区主任范爱勤带领治疗团队对老爷子进行全面评估,老人已是92岁高龄,全身消瘦,双下肢已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患肢僵硬,无关节活动度,同时由于两次受伤,老人对患肢出现过度保护心理,治疗配合度极差。
针对老人情况,康复一病区治疗团队对老人制定了周密的长期治疗计划,同时在日常治疗时注重对老人的心理疏导。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现在老人可以再次扶持助行器室内行走了,体重也有所增加,家属对老人的恢复情况非常满意。
范爱勤介绍到,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率每10年增加30%,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髋部稳居老年患者最易骨折部位之首。在轻微碰撞或者摔伤后出现髋部疼痛时,如果未给予足够重视和及时的手术康复治疗,部分病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事项,她强调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踝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止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髖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时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由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髖,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
我院康复一病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通过对患者综合评定,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舒适度。康复范围:骨折术后康复、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导致的偏瘫、言语不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脊髓损伤、骨折术后导致的截瘫、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平衡协调障碍等。
科室-
投稿作者:康复一病区石宝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