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k5oftlp.html<
用力点,给我打骨折!原创寇大庸盐财经
▍盐财经
作者
寇大庸
编辑
一刀
“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
“你们确认尽最大努力了?”
“希望你们再努力一下。”
张劲妮女士谈判现场的尽力争取
这是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在今年医保药品谈判现场的发言,这段谈判现场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相关话题3次冲上热搜。
在8轮价格协商后,这场历经90分钟的谈判,使一款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纳注射液,从70万元每针的价格降到低于3.3万元每针,降价幅度超过90%。
众多患儿家长的福音
这样的成绩只是此次医保药品谈判的冰山一角。
12月3日,年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正式公布,此次谈判总体成功率80.34%,74种新药进医保,其中谈判成功的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并非浪得虚名。
保基本背后的经济账
概览历年的医保药品谈判,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纳入目录药品的大幅降价,除了今年61.71%的降幅外,年与年的降幅也分别达到了60.7%与50.64%。
如此大的降幅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似乎医保药品谈判的目的就是不断压低药品的价格。
——年间医保谈判进口、国产品种的价格降幅(图源:张自然)
但医保药品谈判是冲着最低价去的么?
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介绍,“医保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要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够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
换句话说,患者、医保基金、药企三方的平衡和共赢,才是国家药品谈判的基本主旨。
如何保证平衡和共赢?三个字:保基本。
可以说,药品的准入以及定价标准都围绕着这三个词展开。
在限定的支付范围内,国家医保目录所有药品的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除了冲上热搜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幅高达90%的谈判外,原先年治疗费用超百万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此次也成功将年治疗费用降至30万元以下,进入了医保药品目录。
正因如此,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万元一支的抗癌神药阿基伦赛注射液,“由于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由于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郑杰说。
抗癌神药的治疗历程,治疗效果良好(图源:搜狗百科)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强调,“我们坚决杜绝天价药进医保,确保谈判形成的支付标准能够符合’保基本’的定位。”
此外,考虑到医保基金的资金池有限,因此医保药品目录也采取了动态调整的策略。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药品适度竞争,通过药品更新换代、降价调整的方式,降低医保基金支出,同时为更多有价值的药品进入目录创造空间。
今年,除了大批药品纳入医保之外,本次医保目录也将11款临床价值不高,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药品调出。据悉,这些药品都是在医保目录中已经有可替代的或更好的药物情况下才被调出,因此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本次医保谈判后直接新增的药品(图源:央视新闻)
这样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此次新增的74种新药总支出与医保目录内药品降价等腾出的空间基本相当,因此从总体上并不会明显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
黄华波介绍,”本次谈判预计年可累积为患者减负超过亿元。”如果加上前三年减负亿元的总额,那么四年的累计减负将达到亿元。
以价换量和以量换价
从医保谈判的现场来看,局面似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医保代表们不断要求药企拿出“最大诚意”,企业的报价也是一降在降。看似卑微的背后,是药企们趋之若鹜地力争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面》栏目曾对年的国家医保谈判组专家许伟进行了一次专访,其中一段内容道出了医保药品谈判的核心价值。
徐伟指出企业参与到医保之中可能收获的巨大利润
在一场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品达格列净片的谈判中,第四轮报价后,当时药企代表给出了4.5元的报价,并表示“这个价格已经比韩国还要低了,韩国的价格是4.62,目前给到的已经是全球最低价。”
许伟思考了一会儿后反问道:“全球最低价,但你有没有想过,韩国多少人口,中国多少人口,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
这句话道出了医保谈判的核心价值:医保体系背后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
虽然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不意味着稳定的销量,但是藉由医保体系,这些药品可以更快、医院,这意味着药品有更大的几率被患者消费。否则,这些药品只能在院外销售,不仅影响销量,而且会造成营销推广费用的激增。
因此,尽管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意味着药品的大幅降价,但是却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实现“以价换量”,这是医保药品谈判吸引药企的主要原因。而医保局则以市场为筹码,实现“以量换价”,为广大患者赢得更低的药品价格。
从历年数据来看,成功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其销售基本上可以实现迅速提升。
年初进入医保的药品销量与进入前相比有巨大增长
年12月23日上市的西达本胺,是由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HDAC抑制剂类抗癌药物,在年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后,当年第二季度,其销量环比增加%。
年11月进入医保药品目录的信达药业研发的达伯舒,是年唯一一款进入目录的PD-1药品,其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3.32亿元,次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9.21亿元。
信达生物年暴涨的营业收入
罕见病药品的销量增幅同样可观,最为突出的例子当属诺华推出的一款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品马昔腾坦。这款于年9月上市的药品,在未进入医保目录前的年和年,销量分别只有和60件,但是自从进入年医保药品目录之后,销量暴增.7%,全年销售件。
数据显示,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其市场销售渠道和医保销售渠道的比例为2
,差距十分悬殊。然而,药品销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销售收入的增长。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年谈判成功的17款肿瘤药品,年一季度的用量比年同期增长了25.8倍,但是销售额的增幅却只有8.8倍。
销量不一定带来效益,是药企在这场博弈背后要承担的主要风险。
创新药突围
此次医保药品谈判的一大亮点是国产创新药。
今年,有23款国产重大创新药进入谈判,除了一个没有谈拢外,其余22款药品均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值得注意的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这些创新药的平均周期为一年零两个月。
国产创新药的迅速发展,对同类进口药形成了巨大压力。
以PD-1类药品为例,尽管目前市面上O药和K药等进口药仍是患者的主流选择。但是在O药年刚上市的时候,其年治疗费用在50万左右。随着国产竞品的纷纷上市,这一药品的价格已经不断下降。
目前,国产的主流PD-1药品已经纷纷纳入医保目录,实际年治疗费用已经低至5-8万元,O药和K药尽管仍在医保药品目录之外,但其价格一路下滑,年治疗费用也已经低至10万元级别。
什么是PD-1药物
一般来说,一款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投入数十亿的资金才能完成,而且成功率也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产药品的研发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国家药监部门不断优化药品研发的相关政策,我国药物临床研发时间、研发费用都大幅降低,研发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年-年间,我国新药审批速度不断加快,国产1类新药获批数量从每年5个增长至16个,而且增速在不断提高,年上半年,国产1类新药的获批数量就已超过年全年。
这也鼓励了药企的研发积极性。
以今年纳入目录品种最多的恒瑞为例,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为25.81亿元,同比增长7.18亿元。
恒瑞医药逐年上涨的研发投入
复星医药年的研发投入为40.03亿元,同比增长15.6%,在研新药达到56种。
另一家本土企业百济神州,年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3亿元,同比增长39.11%。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10年将是国产创新药的黄金十年,有望达到10年10倍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创新药纷纷跑步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情。
作者
一刀
编辑
寇大庸
排版
罱乙
原标题:《用力点,给我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