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肩肘关节脱位的康复指导 [复制链接]

1#
骨科手术后锻炼康复操,在家就可以做!

众所周知

术后康复是骨科手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

能否快速恢复

恢复得好不好

都与术后康复有着密切关系

临床中,不少骨折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功能康复锻炼缺乏认知,认为骨折后需要制动、静养,只要“骨头长好”,就万事大吉。

殊不知,骨骼、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骨折后骨骼、肌肉、神经控制功能的协调一致是人体恢复运动能力的保证。骨折后,如果长时间制动,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功能。

专家强调:

各种类型骨折,不管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关节内还是关节外、手术或是非手术,经过骨伤专科医生妥善处理后,都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全程的康复锻炼治疗。

1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功能锻炼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功能锻炼的原则: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动和被动相结合;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

功能锻炼分期

第一阶段:伤后1周~2周

这时局部疼痛、肿胀,康复锻炼以消肿、止痛、避免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过度、不适当的锻炼会造成骨折移位、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此期可以尝试以下康复锻炼方法——上肢:握拳、吊臂、肩关节钟摆样运动等。下肢: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除踝部骨折外,股骨、胫腓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缩锻炼。

第二阶段:伤后3周~4周

此期经过第一阶段锻炼,患肢肿胀部分消退,骨折部疼痛减轻,肌力适当恢复。上肢可做一些主动性的关节屈伸活动,先由一个关节开始,而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下肢骨折患者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牵引的患者可以通过整体活动,由上肢及健肢支撑身体床上移动,带动患侧的髋关节活动。

第三阶段:伤后5周~8周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关节活动,在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次数及活动幅度都应该加大。下肢骨折的话,这时一般牵引已经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护下,病人可以扶拐下地,适当负重步行。

第四阶段:伤后9周~12周

除了某些较严重的骨折外,此期固定已基本解除。除了在固定期间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方向)有待继续锻炼恢复外,关节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复,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肌力及耐力的训练。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

肩、肘关节脱位功能锻炼方法

肩关节脱位:

即日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关节的主动练习,每个动作重复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练习和在悬吊带内做肩前屈、内收和内旋的摆动练习,即病人用健侧肢体缓慢推动患肢做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去除悬吊带后:①肩外展、后伸和外旋的主动运动练习,动作应缓慢、柔和,幅度逐渐扩大;②肩前屈、内收、内旋的练习。

3周后病人可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即病人弯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作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环的范围。

4周后病人可做手指爬墙和手高举摸头顶锻炼。即病人面对或健侧身体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头顶是指患侧手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或锻炼用患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肘关节脱位:

固定期间可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增强肘关节周围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帮助锻炼。

骨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