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萎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刊出,250万人流
TUhjnbcbe - 2023/9/11 21:22:00

视频来源丨大米Video

在南华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

他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却不柱拐杖,走路时身子往右倾斜,重心在右边身子,左手下垂,右手上下摆动。米的路程,他要花40分钟。你上去扶他,他会摆摆手,说“谢谢,不用,我可以。”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这位教授就是丁德馨,《人民日报》1月17日在其微博视频号点名表扬:患病教授为核工业培养多位学生。

作为南华大学教授的他,本因强直性脊柱炎和脑中风疼痛被医生诊断可能瘫痪在床,但他却选择了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坚持锻炼的人生。从年至今,丁德馨带出了名学生,还建立了我国唯一完整的铀矿采冶学科体系。

他的使命,是保护“粮食”安全

丁德馨的事业是什么?

从年开始,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是保障核电发展、核工业发展的“粮食”安全。

丁德馨在实验室检查试验样品。(曹正平摄)

这个“粮食”是铀,铀矿采冶是生产“核工业粮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铀矿储量大,但品位低,且多为中小型矿床。怎样实现低品位铀矿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确保“核工业粮食”安全,是丁德馨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要保障“核工业粮食”的安全,关键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怀抱“强核报国”之志的铀矿采冶专业人才。

年,丁德馨入职衡阳工学院(现南华大学)参加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的筹建,这一干就是35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展转变重心,核工业经历了深化改革的过程,与核工业紧密联系的一些高校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冲击。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等原因,有些高校的核类专业纷纷转向或停止了招生。核类人才培养陷入低迷期。

此时,衡阳工学院的不少年轻教师也纷纷去往广州、深圳。不少企业、高校也向丁德馨发出邀请,并承诺提供优厚的待遇。但丁德馨不为所动:“就算这个专业不办了,铀矿采冶的科研也不能少。”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铀矿采冶技术。

自费0元,只为把铀矿专业资料带回国

国家公派他去日本留学。他得知澳大利亚地浸采铀技术很先进,于是向核工业部教育司递交报告,请求去澳大利亚学习,把先进地浸采铀技术带回来。

年,丁德馨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和简单的行李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来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

年,丁德馨要回国了。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SenGC教授给他提供了一份高额奖学金,挽留他加入他们的研究团队,丁德馨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他将在图书馆收集的铀矿采冶技术资料整本整本地复印装箱带回国,光复印费就花了多元。他买了三个大箱子装满资料,从悉尼起飞,花了多元的超重费才得以将资料带回国。回到学校后,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资料的分类、装订等整理工作。

年,丁德馨又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堆浸采铀技术。年,学成归国的丁德馨作为学科带头人申请了采矿工程(铀矿采冶)硕士点。次年,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权。

“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中,丁老师严抓建设过程。在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过程中,丁老师对所有申报材料亲自把关,经常是十来天不出门,逐字琢磨逐句推敲。”李广悦回忆道。

从年至今,丁德馨共培养了余名研究生,其中有32人扎根核工业、铀矿山一线工作。年至年,南华大学培养了铀矿冶人才,有位毕业生在核工业、铀矿山等一线工作。保守统计,铀矿采冶企业三分之一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南华大学的毕业生,是丁德馨的学生。

确诊中风后,他辞去了副校长职务,安心教学

丁德馨的一生并不平坦。年,丁德馨到渔场插队锻炼,在一次打鱼作业中不慎把腰弄伤。年恢复高考,他考上大学后体检才得知,腰伤变成了强直性脊柱炎。

当时医生对丁德馨说:“10年后你很可能会瘫痪。”医生下了论断,自己却不能认命。丁德馨翻阅医学书籍,自制了健身器材,每天运动从不间断。多年里,病痛始终伴随,但他没有瘫痪。带着病体下矿井,实地勘探,身边的人说,丁德馨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退缩过。

年,强直性脊柱炎让丁德馨全身僵直,经常只能一个姿势躺在床上,动弹一下就钻心般疼痛,这常常使他彻夜难眠。更糟糕的是,由于脊柱不断下弯,躯体严重佝偻,不得不做双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从早上8点持续到下午4点,“当时医生取出了两块10厘米长的,像筒子骨一样的股骨。他的汗呀,是水一样往外冒,整个被子都是湿的。”丁德馨爱人张桂华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场景,眼眶红了,声音也嘶哑起来。

医生给丁德馨装了两个镇痛泵,他依然痛得大汗淋漓。

三天后,丁德馨的疼痛减轻,他便开始投入了工作,张桂华在床头摆条小矮凳,将学生的研究计划、试验报告、投稿论文、毕业论文等放在凳子上,丁德馨趴在床上进行修改指导。

年,丁德馨经过检查确诊为中风,并马上转入ICU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脑中风的*金抢救时间是其发生后的6个小时内。在最佳救治时间里,他在履行导师职责,在指导博士生修改博士学位论文。丁德馨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半年后,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严格遵照医嘱做康复训练,丁德馨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讲台和科研岗位。

丁德馨(左二)指导学生写论文。(夏文辉摄)

他辞去了副校长一职,回归到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次中风,让他意识到,自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的价值,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是最好的途径。

为了科研,他“不要命了”

“丫丫,你不要去吵爷爷睡觉!”年3月17日中午,丁德馨在睡午觉,8岁的丫丫想跟爷爷玩。丁德馨晚上工作到1点,早上5点又起来继续工作,张桂华知道午睡不能缺,便严厉地对孙女说道。

每年3月,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是每年最紧张忙碌的月份,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开始申请了。从2月20日至3月20日,南华大学年轻博士、教授们进入了申请书最后的修改、检查、提交环节。在这一个月里,丁德馨几乎没有下楼,他每天站在电脑前审阅、修改申请书。

30天,15份标书,至少20万字,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丁德馨的爱人张桂华时不时嘟囔“你不要命了”“你今天又没有锻炼”,他总是笑道,站着工作就是锻炼。

家人希望丁德馨65岁后能退休,他总是正面回避,“狡黠”地一笑,“科研没有年龄限制,关键是要有新思路。”

“每次课题组的组会上,我们都很惊奇丁老师对于研究前沿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刊出,250万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