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萎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骨折治疗后,康复锻炼不可少
TUhjnbcbe - 2021/1/3 1:48:00

临床中,不少骨折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功能康复锻炼缺乏认知,认为骨折后需要制动、静养,只要“骨头长好”,就万事大吉。殊不知,骨骼、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骨折后骨骼、肌肉、神经控制功能的协调一致,是人体恢复运动能力的保证。

骨折后,如果长时间制动,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功能。

术后锻炼要趁早

在手术后一定要尽快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一般术后第2天,患者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下床活动或做床上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骨科手术、尤其是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以后的康复,最重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

骨科术后的康复手段很多,复杂且专业性强,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与对象。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情况,康复手段也不一样。

所以,专家建议: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康复师或骨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康复锻炼有重点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要以被动训练为主。康复训练中要注意尽量进行允许范围内的关节最大的活动度训练,切忌小范围、快节奏活动,这样不仅无助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而且对骨折局部也有影响。同时,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可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练功。

二、肌力训练以主动锻炼为主。对上肢损伤来说,各种功能的康复都要以增强手的握力为核心。除了手部和前臂肌腱损伤外,主动握力训练是最重要的。康复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达到最大限度,以防止手部关节僵硬、黏连,并可使握力恢复最好。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内固定物松动、锻炼、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练功、晚负重”的原则。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一块重要肌肉,伤后和术后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黏连。一旦黏连,很难恢复,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结果。股四头肌的锻炼早期应以等长收缩为主,即肌肉收缩时关节不运动。锻炼时,当肌肉达到最大收缩时要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再收缩,要练到肌肉酸痛为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锻炼可分为四个阶段

据骨科专家介绍,按骨折愈合临床过程、稳定程度,一般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伤后1周~2周

这时局部疼痛、肿胀,康复锻炼以消肿、止痛、避免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过度、不适当的锻炼会造成骨折移位、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此期可以尝试以下康复锻炼方法——上肢:握拳、吊臂、肩关节钟摆样运动等。下肢: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除踝部骨折外,股骨、胫腓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缩锻炼。

第二阶段:伤后3周~4周

此期经过第一阶段锻炼,患肢肿胀部分消退,骨折部疼痛减轻,肌力适当恢复。上肢可做一些主动性的关节屈伸活动,先由一个关节开始,而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下肢骨折患者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牵引的患者可以通过整体活动,由上肢及健肢支撑身体床上移动,带动患侧的髋关节活动。

第三阶段:伤后5周~8周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关节活动,在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次数及活动幅度都应该加大。下肢骨折的话,这时一般牵引已经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护下,病人可以扶拐下地,适当负重步行。

第四阶段:伤后9周~12周

除了某些较严重的骨折外,此期固定已基本解除。除了在固定期间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方向)有待继续锻炼恢复外,关节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复,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肌力及耐力的训练。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折治疗后,康复锻炼不可少